
現場義診。 
健康扶貧義診活動。 
為群眾講解健康扶貧政策。 
為群眾普及健康小知識。 
完善小渡中心衛生院設施環境。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健康扶貧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脫貧攻堅大局。尤其對貧困群眾而言,“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幹,”話語間對病魔的無奈溢於言表。 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大健康扶貧投入,積極創新健康扶貧方式,堅持精準施策,把健康扶貧措施落實到人,精準到病,為如期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健康保障。 截至目前,我區建卡貧困戶中,大病集中救治1659人,救治進度100%;慢病簽約服務5032人,住院救治5702人次,合規醫療費用自付比例9.82%;特殊疾病門診救治11993人次,合規醫療費用自付比例11.17%;區內就診率97.22%;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團隊175個,慢病簽約服務5032人,在家且有簽約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達100%。 A簽約家庭醫生讓群眾“看得了病” 10月29日一大早,家住花岩鎮花岩社區的貧困戶簡奉安拿起掃帚開始做清潔,一會兒工夫,屋裏屋外都被她打掃得幹幹淨淨。“今天我們預約了鎮衛生院的家庭醫生來做檢查,要把屋子打掃幹淨點好迎接客人。”簡奉安一邊收拾屋子一邊說。 “血壓正常,平時注意飲食,保持一個好心情。”花岩鎮衛生院的吳醫生是他的簽約家庭醫生,除了每月為他做健康檢查外,平時也特別關心他的生活健康狀況。“謝謝吳醫生,感謝您對我的照顧。”簡奉安感激地說,“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腿腳又不利索,隻能在家附近轉悠,出不了遠門,現在可好了,這不,吳醫生又來了,方便了我們看病。” 今年70多歲的簡奉安是花岩鎮花岩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7年開始,就深受高血壓、腦血管堵塞等疾病的困擾,看病曾是他的“心頭大患”。“區裏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工作以來,家庭醫生和我們‘打交道’越來越頻繁,不僅定期上門複查,還向我們宣傳醫療保障的各種幫扶政策,節假日還專門過來和我們拉拉家常,鼓勵我們樹立生活的信心,在精神上、醫療上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和幫扶。”簡奉安說。 “為了讓貧困戶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我們結合實際,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開展宣傳的方式開展宣傳,提高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我區還結合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康指導等多種工作形式,積極聯係區人民醫院、鎮衛生院醫務人員、村醫,走進貧困家庭、重病戶、大病困難家庭、長期臥床患者家中,一對一、麵對麵開展健康教育和上門服務,摸清貧困患者健康狀況和就醫情況,全麵提供政策谘詢和優質的醫療服務,確保醫療保障全覆蓋,人人看病不再難。 截止目前,我區已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團隊175個,慢病簽約服務5032人,在家且有簽約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達100%。簽約後,家庭醫生為簽約貧困戶建立涵蓋年齡狀況、健康狀況、疾病史、用藥記錄、診療次數、簽約醫生、服務項目、康複治療等方麵的“個人健康檔案”,成為了簽約貧困戶的“健康管家”,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B“一站式”結算窗口讓群眾“看得起病” 近日,記者來到了崇龕鎮石廟村5組,見到建卡貧困戶王華國時,他正背著農藥噴霧器,向檸檬樹噴灑農藥,為明年果樹的好收成打下根基。 然而在一年前,王華國的生活還是另一番景象。那時,因多年骨質增生,他雙腿膝關節腫大,走起路疼痛難忍,也無法從事農活兒,需要手術進行治療。 “入院時,床位較為緊張,得知我的情況後,醫院為我開通了綠色通道幫我優先辦理。”王華國說,讓他沒想到的是,入院不用繳納押金,所有治療費用由醫院先行墊付,大大減輕了就醫負擔。 出院時,王華國在醫院結算窗口僅用了十幾分鍾,所有報銷、減免等手續一次性直接結算,不用四處跑腿報銷醫療費。 “現在的政策太好了,得場大病,醫療費好幾萬,報銷後,自己隻需要負擔10%。”王華國說起自己享受到的健康扶貧重病兜底保障政策,一個勁地讚歎。 據了解,2018年,區衛生健康委開展健康扶貧上門義診活動,王華國被篩查出腿部病變,需住院手術治療。“當時得知病情後,我本打算放棄治療。”王華國告訴記者,但區衛生健康委得知情況後,聯係到市中醫院和市醫保中心,為自己辦理了轉診手續,還與重慶腫瘤醫院取得聯係,通過“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減免了住院押金。 花岩鎮花岩社區的貧困戶童光佑對此也深有體會,今年9月,童光佑的兒子童學貴突然胃出血到區人民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後,一家人收拾行李準備出院回家。童光佑來到建卡貧困戶“一站式”結算窗口,一刷卡,一張數字清晰、羅列詳細的就診費用結算單就生成了,總共3萬元的醫療費用通過政策減免後,童光佑僅需繳納2700元。這讓他難以置信,健康扶貧政策真惠民! “一站式結算服務,旨在簡化結算程序,方便患者就醫,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聯合區民政局、保險公司和醫院優化流程,整合相關資源,為的就是保證老百姓一次性享受所有的補償政策。 據了解,我區定點醫療機構“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平台運行已實現100%全覆蓋,區內就診率97.22%。所有貧困患者就醫均不繳納住院押金,出院時隻需繳納個人自付費用,實現“一站式”結算,減輕群眾墊資壓力,讓群眾少跑路。 C整合醫療衛生體係 讓群眾“看得好病” 為讓基層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近年來,我區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目前,全區共有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68名(全科醫生146名,其中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63人),有鄉村醫生914人,每個衛生院至少有一名執業醫師、一名全科醫生,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一名鄉村醫生,確保群眾有地方看病。 同時,積極探索醫共體改革,建立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2020年上半年,醫共體雙向轉診共739人,牽頭醫院向下級醫療機構派出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144人次,專家和支醫下沉43人,接受下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培訓指導108人次,遠程影像診斷1996人次。 為了給醫療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的同時,更好地為廣大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目前,我區正持續加快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已啟動村衛生室規劃調整和星級評定工作,為全區285個村衛生室均配備注冊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914名,為130個村衛生室配備價值130萬元的診斷床、呼吸機等簡易設備,按《國家基本用藥目錄》配齊常見病、多發病藥品等,進一步提升村衛生室服務能力。 健康是民生之要,脫貧之基。2020年是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我區積極探索醫共體改革,建立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大力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水平,築牢通道人民的健康防護牆,有效防範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為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脫貧攻堅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塊硬骨頭。我區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各項政策的作用,切實提高了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受益水平,也讓貧困家庭“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全媒體記者吳鑫袁趙晨城)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