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訪低保群眾。 
老人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做康複訓練。 
老人谘詢特困救濟。 
敬老院老人鍛煉身體。 
老人在養老服務中心治療。 核心提示: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確保最困難的群體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地脫貧,是民政部門服務決勝脫貧攻堅大局、推動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責任。近年來,我區始終聚焦脫貧攻堅,紮實履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職責,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出台和落實係列新政,簡化審批流程,多措並舉有效防止因疫致貧、返貧等現象發生。 日前,走進雙江鎮敬老院,鮮花點綴、樹木環繞,還有供人休閑的椅子和健身器材整齊擺放……老人們安靜地坐在長椅上,享受著久違的陽光。 在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區民政係統緊扣“瞄準特困對象、實行兜底保障、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堅持把政策兜底擺在最優先、最重要的位置,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打好“組合拳”,全力推進政策兜底扶貧工作,織牢織密民生保障“兜底網”,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 A低 保 兜 底 暖 民 心 梓潼街道五郎村建卡貧困戶何中華,全家一共4口人,10多年前老伴因病去世,自己有高血壓和胃病,常年都要吃藥。當時因為家裏窮,女兒遠嫁湖南,家中無勞動力,沒有經濟來源,是村裏典型的貧困戶。在當地政府的關懷下,何中華成為兜底貧困戶,每月能獲得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好政策,讓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我們按照農村低保和脫貧攻堅兩項製度有效銜接、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的總體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低保工作措施。”區民政局城鄉居民最低保障管理中主任劉林說,“通過摸底調查後,貧困人口家庭狀況、致貧原因、人均收入等,信息庫裏一目了然。”保證低保公正、公開、透明。為了充分發揮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脫貧的作用,該局注重政策宣傳指導。針對各地仍然存在對農村低保和脫貧攻堅政策把握不準、貧困戶與低保戶認定不準、低保保障數據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係統數據不一致等問題,加大低保宣傳力度,通過多種途徑和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使鎮村幹部準確把握社會救助的相關政策。 誰該享受低保,該享受哪類低保,不是基層幹部說了算,而是通過全麵核查低保對象,嚴格政策界限,製度麵前人人平等。“過去,誰享受低保,村組幹部說了算,群眾意見大著哩。現在,群眾申請後,鎮村幹部直接入戶調查並組織公開評議,區民政局按照比例抽查核實,實行三榜公示,一戶不公,全村不批,誰想搞個小動作都過不去。”梓潼街道五郎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周巍說。 近年來,區民政局積極開展低保核查清理工作,重點清理享受對象的家庭收入、人口、財產、消費水平變化情況;結合區委、區政府“惠民政策進農家”宣傳活動,統一編印低保宣傳資料30萬份,確保群眾知曉最新政策;督查各鎮街落實低保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將符合低保兜底條件的納入低保“兜底”,做到應保盡保。截止今年10月,全區共有城鄉低保享受對象11923戶,20657人,月發放資金794.11萬元。其中:城市低保對象1522戶,2596人,月發放資金123.04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0401戶,18061人,月發放資金671.07萬元。 低保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低保事業隻有起點,沒有終點。確保每一個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惠民措施,是我們民政事業不斷前進的目標和動力。”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B養 老 服 務 惠 民 生 “慢慢向上抬起左腿……好,放下,再抬一次……”10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崇龕鎮慧勤養老服務中心時,醫護人員正在協助居民張炳權做腿部肌肉萎縮的康複訓練。這兩年,張炳權的右小腿肌肉萎縮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行走站立等日常生活。 由於住在鄉下,來回進城進行治療十分不便,相關花費也成了家裏的一大負擔。“自從鎮上有了這麼周到的服務中心,不僅離家近,而且還免費給我們這些老人治病,真是太好了。”張炳權老人說。 在養老服務中心的免費康複訓練室,記者看到好幾位老人正在使用行走康複設施或是由醫護人員攙扶進行著各種康複訓練。據服務中心負責人徐偉醫生介紹,服務對象包括轄區內所有的60歲以上老年人,不僅免費提供康複指導、護理技能指導、保健谘詢、營養改善指導等醫養結合服務,還包括一些常見的體檢項目。 居民王嬢嬢告訴記者:“我血壓一直不太穩定,總得上醫院,而自己年紀大了,兒女也不在身邊,這個服務中心開了之後,就可以定期去量量血壓,用藥也可隨時聽取醫生的專業指導了。” “養老服務中心主要針對我鎮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特別涉及到肢體殘疾、言語殘疾、需要康複鍛煉等身體功能有問題的特殊老人。”崇龕慧勤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徐偉介紹,從開始營業到現在,幾乎每天接收10到20位老人,並且為轄區內建卡貧困戶、農村特困戶實行幾乎全部免費的康複治療。 崇龕鎮慧勤養老體係的建立是區民政部門全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我區民政係統一直致力於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動農村特困供養機構轉型升級,拓展養老服務功能,以此加強對農村留守、困難、鰥寡、獨居老年人的關愛保護和心理疏導,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務。在養老設施提升行動中,我區分步改擴建消防設施、安全設施,以及更換床、桌、衣櫃等生活設施;啟動新建養老服務中心1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63個、村級互助點92個。 “通過機構聯建中心、中心帶動站點的方式,我區的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將最大程度幫助貧困家庭老人低償或無償享受日間照料、康複訓練、健康谘詢、心理慰藉等居家養老服務,有力助推全區脫貧攻堅上新台階。”區民政局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科科長但梅梅介紹。 c 臨 時 救 助 解 民 困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社會現象,在潼南也不例外。如何讓弱勢群體享受醫療救助,分享惠民政策帶來的紅利?區民政局大力推進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之間的有效銜接,全麵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機製。 “沒想到這麼貼心方便,到村上就申請到了醫療報銷和救助,還給我辦了低保,向我們宣傳黨和國家的救助好政策,讓我們看到了今後生活的希望。感謝黨的惠民政策,沒有民政的救助,就沒有我們全家的今天啊!”雙江鎮龍門社區低保戶彭定成激動地說。 今年66歲彭定成老人原本有著平靜的晚年,一兒一女早已成年,都在外地務工,老兩口在家務農,平時也做些零工,日子過得平淡清苦卻也知足。雖然自己也是貧困戶,但熱心腸的老兩口經常抽時間去照顧附近的空巢老人,幫忙一些洗衣服、做飯等家務活。 2015年彭定成老人一家被評為重慶最美家庭,2016年獲得第十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稱號,說起老彭一家做過的好事善事,鄰裏鄉親無不交口稱讚。然而今年2月在新橋醫院的一次身體檢查卻打破了老彭兩口子的平靜生活,這次老彭查出已經患上了胰腺癌。上半年為了給老彭治病,前前後後花掉了18萬的醫療費用。“看著每天幾千元的費用清單我頭都大了,想到後期高額的醫療費用,我真的要絕望了。關鍵時刻,臨時救助和低保幫我家解了燃眉之急,國家政策真是越來越好了!”老彭愛人趙長純激動地說。 原來,社區幹部了解情況後,向雙江鎮政府、醫保、民政等相關部門反映後,通過一站式結算,再加上民政臨時救助,老彭原本需要花費18萬多的醫療費用,最終隻用了1.8萬元。同時民政部門及時核查他家的經濟狀況,為其辦理了低保和臨時救助。“要說我們這個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這次得了癌症之後,用了很多錢。但是政府給我們減得多,我們看病算起來也沒花多少錢了,為我們家減輕了很大負擔。”老彭說。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由區民政局牽頭在全區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在雙江鎮和塘壩鎮所有村居設立統一社會救助服務窗口,為困難群眾申請社會救助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區民政局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全麵排查,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兜底保障。 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是新時期賦予民政的神聖職責。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區民政工作蓬勃發展,區民政局堅持以改善保障民生、服務社會為根本目標,抓重點、出亮點,大力推進社會救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社會福利和民生專項事務管理等工作體係建設,全力助推我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