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勝鎮在建農村公路。 
建成通車的農村公路。 走進潼南的美麗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村公路,穿村連戶、交織成網,一輛輛客車和載滿農產品的貨車往來穿梭,運來了村外致富的信息,運出了農民致富的希望。 “以前的路坑坑窪窪的,農副產品根本無法運出去。現在不用愁了,路修得這麼好,村民出行方便了,賣農產品容易多了,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而且農產品也能賣上價了,省心省時又省力。”談起農村公路,上和鎮青龍村蔬菜種植大戶陳春蘭臉上滿是喜悅之情。 初秋時節,太安鎮罐壩村文化廣場上,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沐浴在秋天清晨的陽光下,聊家常,談變化。張婆婆家幾代人都生活在罐壩村,說起村裏的變化,她的話匣子一下就關不住了:“這我可得說說,現在和原來大不一樣了,以前的路要多難走有多難走啊!一下雨,趟水走路那是常有的事。現在好了,出門就是水泥路,村裏買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這麼好的村公路可解決我們的大問題了。而且村裏還安排了人定期打掃,維護路麵,我們可是趕上好時代了。”張婆婆一邊細數著水泥路給村民帶來的諸多變化,一邊指著自己家的方向:“瞧,這條水泥路就一直通到我家門口。”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上和鎮、太安鎮……在潼南的各個鎮街,村路的變化讓廣大村民交口稱讚。在田家鎮六角村采訪時,記者遇到了正在潼南城區賣完菜趕回家的周大哥。“路麵硬化後,我們村把公路兩邊種上了花、栽上了樹,村裏美了,環境也好了。我們村裏的空氣比城裏的都好。有了路,外地好多車主動來這裏收購農副產品,坐在家裏頭就把農副產品賣了,原來蔬菜吃不了爛在地裏,現在可以拉到早市上去賣了,又多了一筆收入。”周大哥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一條條通往幸福的村公路,一句句由衷的讚歎,潼南農村公路已成為脫貧攻堅工作的有力助推,更是一項立足長遠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區交通局局長張勇介紹,近年來,我區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充分發揮好交通作為脫貧攻堅先行官作用,重點實施農村公路通暢通達工程,不斷完善農村交通路網,為全區行政村通客車率100%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大幅度提升了群眾出行便捷度。按照“扶貧優先”的原則,2015年以來,率先規劃實施全區50個貧困村和10個新增重點村農村公路634公裏,受益戶15戶以上道路100%硬化;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期間,計劃建設“鄉村振興+四好農村公路”1584公裏,全區受益戶30戶以上道路100%硬化。截至目前,“鄉村振興+扶貧交通”634公裏已全麵完工,實現貧困村467個村(居)民小組100%通暢;“鄉村振興+四好農村公路”1584公裏,目前已完成1546公裏;完成柏梓鎮郭坡村、塘壩鎮天印村等10個鄉村振興示範點道路建設37公裏。 在修好農村公路的同時,我區持續升級幹線公路網絡,按照“產業發展到哪裏,道路就修到哪裏”的理念,打造“五縱七橫十五聯線”區內幹線公路724公裏,精心布局產業道路,精準服務全區糧油、檸檬、經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交通“三年行動計劃”期間,計劃升級國省幹線203公裏、縣鄉道418公裏,實現從全區任一村民小組出發,5分鍾內到達四級以上油化道路。目前,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已完成346公裏,在建160公裏,剩餘218公裏將在“十四五”期間規劃實施。到今年底,全區國道全部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省道達到三級及以上標準,縣鄉道30%達到三級及以上標準。 築巢引得鳳凰來,建好的農村公路已成為潼南真正的產業路、致富路、幸福路,隨著村路裏程的延伸、村路環境的改善,遍布在潼南各個鎮街的檸檬基地、花椒基地、蔬菜基地、水果采摘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如雨後春筍般擴張開來,為全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媒體記者 李鬆)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