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正在用自來水洗菜。 
花岩鎮自來水廠工作人員正在檢測水質。 “水龍頭一擰,水嘩嘩地就來了,真方便,再也不用跑大老遠的找水了。”近日,五桂鎮東南村6社村民李建華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與李建華同時喝上自來水的還有該村的38戶村民。這樣的場景,以前是無法想象的。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將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麵小康必須補強的重要民生短板來抓,通過全麵查漏補缺、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有效解決各類飲水問題,改善供水水質。 如今,農村群眾從喝水難到有水喝,從挑水飲到用上自來水,逐步實現從“喝上水”到“喝方便水”、再到“喝放心水”的轉變,從根本上破解了長期以來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源源動力,徹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狀態,滋潤了村民的心田。 “現在有了幹淨的自來水,擰開水龍頭,隨時都可以用,特別方便。”家住花岩鎮花岩社區的建卡貧困戶再也不用擔心用水的問題了。 花岩鎮不僅場鎮區域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安全潔淨的自來水,山村居民也紛紛告別“靠天吃水”的日子,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花岩鎮位於我區西北部,全鎮幅員麵積25.3平方公裏,平均海拔約300米,是全區地勢較高的地方之一,大多數為淺丘地,因境內無河流湖泊,也是典型的易旱地區。2016年前,該鎮不少貧困戶長期以來的生活用水全部依靠山泉水及自打井取水,生活很不方便。 “在自來水沒安裝入戶之前,家裏吃飯、喝水、洗衣服等都基本靠山裏流下來的泉水。用上自來水後,方便得不止一點點。”正值中午,花岩社區貧困戶範紹清正準備淘米做飯,看著清澈的自來水噴湧而出,心裏頓時樂開了花。 “那個時候每天都要去挑水,一天挑上四五次,至少要花上兩個小時。有時候下大雨,山泉水就渾濁,挑回家裏還要放一放才敢喝。要是碰上天幹,就要去更遠的地方找水,有時候還不見得找得到。”回憶起挑水的那段歲月,範紹清感歎萬分。 用上自來水得益於鎮上的水廠改造升級。“以前的水廠淨化設備不齊全,而且水池容量小,一下雨就會有大量渾水進入水池管網,造成水池淤積,管路堵塞,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清理疏通,也不便於消毒,對水質有一定影響,群眾用水極其不便。”花岩鎮自來水廠工作人員付清和介紹,2016年,在區水利局的支持下,我們在原水廠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升級,配備了沉澱、消毒、淨化等相關設備,擴充了水池容量,水質水量得到極大改善,同時解決了花岩社區、水橋村、龍懷村、石廟村的安全用水問題。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水管入戶後那個激動的心情,以後終於不用再挑水了!”範紹清表示,再也不用擔心沒水用了,每次打開水龍頭,用著幹淨的自來水淘米、洗菜,就覺得特別幸福。 與範紹清一家有著相同欣喜體驗的,還有潼南千千萬萬生活方式因水而改變的農村家庭。 2015年以來,我區通過管網延伸、改擴建、改造配套、更新配套管網等方式,全麵提升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確保讓每一位村民都能喝上優質、安全、潔淨的放心水。 記者手記水利建設為全麵小康提供有力支撐 讓貧困群眾用上安全水、放心水,是水利部門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區水利部門通過細化水利幫扶措施,落實行業扶貧責任,加快補齊貧困地區水利短板,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覆蓋麵從局部到全域,保障能力從弱到強,總體實現從喝水難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的巨大變化。 下一步,水利部門應圍繞持續改善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條件等工作,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層層壓實水利扶貧攻堅責任,將脫貧摘帽作為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推進全麵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全媒體記者 朱楊)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