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扶貧專家組成員開展產業技術指導。 
桂林蔬菜基地。 “今年小龍蝦太好賣了,二三十元一斤還供不應求。”近日,群力鎮白兔村小龍蝦養殖基地負責人曾國平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今年在區農業農村委的扶持下,他的小龍蝦養殖基地規模超過了百畝,利潤也突破20萬元,還帶動基地務工貧困戶人均增收4000多元。 近年來,區農業農村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好產業扶貧之路,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壯大產業規模、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育經營主體、抓牢建實利益聯結、加強產業技術指導,推動潼南產業扶貧走深走實。 區農業農村委始終以“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抓好抓細抓實產業扶貧”為目標,圍繞糧油、蔬菜、特經、檸檬、中藥材、漁業、生豬七大扶貧主導產業,立足蔬菜、檸檬、油菜、小龍蝦、花椒“五朵金花”特色產業優勢,上半年新增產業基地1.1萬畝,實現了貧困村有1—2個扶貧主導產業和1個帶貧增收產業,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園一特”的產業發展格局。 “我們大力培育農業主體,積極做好培育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工作,堅持抓牢建實利益聯結,‘經營主體+農戶’‘專業合作社+技術能人+貧困戶’‘財政資金+貧困戶’多種模式並行。”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人表示,目前,已累計培育各類經營主體5941家,通過流轉土地、務工就業、資產收益、資金入股、產品代銷、技術培訓等方式帶動在家有勞動力的貧困群眾增收。 區農業農村委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現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266萬元,扶持131個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其中投入1402萬元財政資金扶持貧困村發展。同時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8家,農機專業合作社40家,重點圍繞糧食生產代耕代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為貧困戶和一般農戶開展半托管和全托管服務。在此基礎上,加強產業技術指導,充分發揮專家技術指導幫扶作用,選派177名產業扶貧技術指導員定點指導貧困村和重點村產業發展,宣傳落實產業扶貧政策、規劃產業布局。截至目前,貧困村和重點村產業發展指導員已開展產業技術指導6000餘人次。 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製,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特”的發展思路,在做大做強貧困村特色產業的同時,繼續在農產品初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倉儲冷鏈物流等方麵做文章,健全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實現貧困村產業有基地、有產品、有銷路的“三有”發展目標,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快評 抓好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 雲 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製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近年來,我區立足蔬菜、檸檬、油菜、小龍蝦、花椒“五朵金花”特色產業優勢,積極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新舉措,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園一特”的產業發展格局,趟出了一條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特色產業競爭力強、貧困農戶增收可持續的產業脫貧道路。 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對於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鎮街村(社區)要狠抓特色產業培育,聚焦項目實現資金精準投入、精準使用,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重視先進模式引領推廣,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千方百計讓富民產業紅火起來,讓貧困群眾的腰包充盈起來,實現產業脫貧拔“窮根”,增收致富有門路。(全媒體記者 羅列 王浪 劉莉)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