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家串戶了解群眾基本情況。 
查看檸檬長勢,積極為果農尋找銷路。 4年前,她曾是建卡貧困戶子女,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她不僅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而且家裏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大學畢業後,她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致力於脫貧攻堅事業。她就是新勝鎮鍾峰村扶貧誌願者李加麗。 “我是從鍾峰村走出去的,畢業後一定要回到家鄉,參加脫貧攻堅工作,與鄉親們一起脫貧奔小康。”近日,記者來到新勝鎮鍾鋒村,見到李加麗時,她正在村便民服務中心整理貧困戶資料。小小的個子,清秀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笑容靦腆,眼神堅定。“奮鬥的青春最美麗,我要把所學知識,全部運用到脫貧攻堅中,為群眾服好務,綻放別樣青春。”李加麗對記者說。 立誌回鄉 扶貧一線書寫青春答卷 2019年5月,帶著激動的心情和回鄉扶貧的決心,李加麗放棄在國企工作的機會,回到了鍾峰村。“我從小在鍾峰村長大,這裏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要和鄉親們一起把家鄉建設好。”鍾峰村是全區50個貧困村之一,土地貧瘠,資源稀缺。 “我們家以前是建卡貧困戶,享受了不少國家扶貧政策,鎮上和村上的扶貧幹部也給予了我家很多關懷與幫助。”談到回老家當扶貧誌願者的原因,李加麗說,如今我們家脫貧了,我也有能力回饋家鄉人民了,我要為改變家鄉麵貌出一份力。 “剛接觸扶貧工作時,貧困戶的資料一大摞,整理起來十分複雜,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李加麗打趣地說。為了盡快熟悉扶貧工作,她主動跟駐村第一書記和村支書一起走家串戶,好在從小在這裏長大,沒多久就熟門熟路了。 上崗後,李加麗全身心撲在扶貧工作上,努力踐行回饋家鄉人民的初衷,但是她的扶貧之路並沒有那麼順利。“走訪的時候,經常聽到村裏的阿姨和伯伯說,村裏窮了這麼多年,你一個小丫頭能做得了什麼,不如留在城裏安安心心地工作。”李加麗說,每當聽到他們這樣說,自己心裏很不是滋味。“一定要做出成績,讓鄉親們知道改變貧困是有希望的!”李加麗在心裏下定了決心。 白天走家串戶,了解貧困戶情況,晚上加班整理資料,為貧困戶建檔立卡,製訂扶貧工作計劃。“白+黑”“5+2”的工作,讓李加麗倍感壓力山大。但是她依然堅定地一步一個腳印,漸漸從一個不懂業務的“傻白甜”,向著成熟穩健的扶貧工作能手步步邁進,成長為扶貧路上的戰鬥員。 精準幫扶 貧困群眾農副產品不愁銷 “伯媽,一定要定期上醫院做檢查,按時吃藥。您的醫療費用可以報銷百分之九十,自己花不了多少錢,不要舍不得用。”在鍾峰村2社,李加麗細心地為貧困戶黎正群打掃院壩,走之前還不忘一番叮囑。 “加麗是我們看著長大的,小時候吃了不少苦。既然走出了村裏,我們都不希望她回來,但是孩子固執,偏要回來。”黎正群是李加麗的伯母,也是她重點走訪的對象,長期生病使得黎正群家入不敷出。加麗知道後,幫黎正群申請了醫療救助,定期帶她去醫院治療,一年多的時間裏,黎正群身體好了許多,也能下地幹些輕鬆的農活了。 “加麗是個好閨女!”說起李加麗,代克蘭豎起了大拇指。她說,加麗不僅是村裏的扶貧誌願者,也是勝似親人的暖心娃,在她的幫扶下,家裏1000多斤滯銷檸檬有了銷路。 記者從代克蘭口中了解到,這些年來,代克蘭將自家的土地用來種植檸檬,原來都是自己和老伴把檸檬挑到鎮集市上售賣。如今年紀大了,賣檸檬特別費勁。2019年,她家的1000多斤檸檬掛在樹上賣不出去,隻能望果興歎。 村民關心什麼,就首先解決什麼。2019年9月,正值檸檬采摘期,李加麗在走訪中了解到代克蘭的情況後,主動向村支“兩委”請纓幫助銷售檸檬。“我想到鎮上有電商平台,可以售賣大量的農產品,於是聯係上了電商平台負責人。”李加麗說,代克蘭與電商平台簽下了協議,以後再也不用肩挑背扛地挑到市場上去賣了,電商平台直接上門收貨,不愁銷了。 李加麗不僅幫助貧困群眾銷售檸檬,還幫助鄉親們銷售糧食、藥材、蔬果、禽蛋等農副產品,增加了群眾收入。“大學生回鄉扶貧就是好啊,我們不會的他們都會。”從那以後,李加麗在村民中的口碑越來越好。“看到鄉親們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我的扶貧工作就有了意義。”李加麗說。 一年多來,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對李加麗的努力和扶貧的決心看在眼裏,都說“這女娃子個子雖小,但能量不小”。“大學生有文化、有知識、思想先進,她加入到我們扶貧工作隊中,充實了扶貧力量,帶來了先進的扶貧理念,促進了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進行。”鍾鋒村第一書記張榮表示。 “扶貧要走進群眾心裏,就要從群眾最關心的事做起,從點滴小事改變,解決真問題,讓群眾有看得見的收獲。隻有這樣,脫貧路才能越走越寬。”李加麗說,接下來,我要繼續加強扶貧政策宣傳,消除貧困戶等靠要思想,積極發展種養殖業,幫助鄉親們銷售農產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脫貧攻堅,改變家鄉麵貌。 快評 扶貧一線需要這樣的誌願者 雲 喜
新勝鎮鍾峰村建卡貧困戶子女李加麗,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扶貧誌願者,致力於脫貧攻堅事業,幫助鄉親們製訂脫貧規劃、申辦醫保救助、銷售農副產品……在農村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成績,贏得了幹部群眾的交口稱讚。 大學生把社會需求作為事業和奮鬥目標,既能滿足他人的需求,又可使自己找到就業機會,實現自身價值,可謂是兩全其美。李加麗就是很好的實例,她在基層發揮其所長,創造出了更多更好更大的人生價值。 近年來,農村大學生越來越多,有的總認為自己辛辛苦苦讀了四年大學,就業就應該是“高大上”的崗位,而對於那些認為“掉價”“失麵子”的崗位卻不屑一顧。筆者以為,大學生到基層創業也能實現自我價值,大學生畢業後回鄉創業不僅是擇業觀進步的一種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全媒體記者 趙晨城 張俊豪)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