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扶貧之要。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潼南緊盯貧困勞動力就業,將就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通過平台搭建、技能培訓、政策落實等舉措,全力推進貧困勞動力穩就業工作,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就地就近就業有“活路” “有了扶貧車間這個工作,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養家兩不耽誤,甭提有多好了!”5月26日,田家鎮芭蕉村村民唐小英對能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上班掙錢很滿意。她說,外出務工就照顧不了老人和孩子,待在家裏收入又不高,扶貧車間把困擾自己多年來的這個矛盾給解決了。 唐小英口中的扶貧車間是位於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景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景裕電子是一家加工生產筆記本電腦外殼的企業,有陽極、鐳雕等4個車間,其中設為扶貧車間的噴砂車間,相比其它車間,技術難度係數等級最低。 目前,有31名像唐小英這樣園區周邊的脫貧村民,進入扶貧車間成為產業工人。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引導園區更多企業設立扶貧車間,根據貧困戶的年齡、學曆等情況,提供更多適合他們的崗位,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我區把“扶貧車間”作為加快推進脫貧攻堅進程的主抓手,按照“政府建設、企業運作、群眾務工”的模式,讓貧困群眾就地就近走進“扶貧車間”變身產業工人。截至目前,全區已經建成4個扶貧車間,累計解決了44名貧困戶就業問題。 解決民生就業有“門路” 5月28日,天剛亮,雙江鎮板倉村貧困戶米祖明便推著車、拿著掃帚,仔細地清理著村裏公路邊垃圾和雜草。“公益性崗位讓我增加了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米祖明是村裏的貧困戶,提起政府在家門口給他提供的新工作,米祖明非常高興。 米祖明說,自己當村裏的保潔員,每月能夠領1700多元的工資,得空的時候再打點小工,加起來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進一步加快脫貧攻堅步伐,促進貧困戶就業脫貧,近年來,本著“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原則,我區各鎮街、部門通過設立保潔員、護林員、護路員、治安協管等公益性崗位,針對年齡大、文化低、技能弱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政策福利”,讓其搖身一變“工薪族”。 2016年以來,我區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相繼出台了《潼南區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的實施辦法》《潼南區進一步加強公益性崗位管理的辦法》《關於進一步完善公益性崗位相關補貼政策申領程序的通知》等文件,對公益性崗位的開發、管理、補貼申領、資金支撐等事項做出明確規定,要求用人單位優先過渡性安置困難就業的建卡貧困戶。 據介紹,今年我區將新增411個公益性崗位,人選範圍在延續以往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基礎上,將邊緣戶納入人選範圍,同時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及家庭成員、貧困重病家庭成員、貧困家庭婦女、易地扶貧零散搬遷的貧困家庭成員優先安排。 培訓帶動就業有“出路” “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感謝區裏為我們組織的免費培訓,讓我有了一技之長,現在我在醫院給新生兒做護理工作,每個月能掙6000元左右。”5月27日,唐紹芬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激動地說。 唐紹芬,曾是臥佛鎮新都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1月18日至2019年1月30日,參加了區人力社保局組織的育嬰員中級培訓。培訓結束後經重慶福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推薦,在3月初前往區婦幼保健院實習,於當年4月17日調往豐都縣人民醫院工作。工作以來,第一個月工資2500元,第二個月4500元,第三個月5500元,現在工資已經達到每月6000元左右。 貧困的根本原因在於群眾缺乏知識、技能和信心,給錢送物短時間內見效快,但缺乏可持續性,扶貧重在扶誌。我區通過持續開展技能培訓,讓每一位貧困人員都有一技之長,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不等不靠,苦幹實幹,徹底告別貧窮。 近年來,我區將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的重要途徑,結合各鎮街產業發展規劃和培訓需求,對有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開展“短平快”的培訓。2019年,全區共組織貧困勞動力開展育嬰員、美容師、電工、保育員等技能培訓近30期,培訓建卡貧困戶近1500人。(全媒體記者 李鬆)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