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助貧困戶翻地除草。 
送農資下鄉。 “既然選擇扶貧工作,就得為老百姓幹實事,讓他們早日脫貧致富。”這是區融媒體中心(區傳媒集團)駐梓潼街道五郎村扶貧隊員顏剛經常說的一句話。 自2018年3月駐村以來,顏剛懷著對事業的無限執著,對群眾的無限深情,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績凝聚人心。 積極奔走 深入了解村情民意 五郎村位於梓潼街道東南部,幅員麵積5.2平方公裏,轄7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818戶2901人。由於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傳統種植和外出務工,村集體沒有經濟收入,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生活條件差等原因,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村。 做好扶貧工作,凝聚人心是關鍵。為了更快了解村情民意,找準貧困問題切入點,初到五郎村的顏剛經常走村串戶,與群眾拉家常、聊農事,並總結出了“三字”工作法打開工作局麵。 一是“談”,與村民談心,談形勢、談政策,解決思想顧慮問題。二是“訪”,實地走訪貧困戶,摸清家庭情況及其所想所急所盼,使下步工作更富針對性。三是“摸”,對全村各家各戶“兩不愁三保障”方麵的情況進行全麵摸底,對症下藥以求實效。 “老顏為人親切,把村民當親人一樣,盡心盡力為大家解決困難。每次走村入戶,他都隨身攜帶筆記本,走到哪記到哪,上麵密密麻麻地記著每次入戶走訪的情況。”這是顏剛留給駐村第一書記周巍的深刻印象。 在顏剛與駐村隊員們不分晝夜、周末無歇的努力下,他們很快完成了走訪、排摸、建檔等工作,並迅速製定了五郎村扶貧工作計劃,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方麵麵,為進一步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了解村民致貧原因後,下一步就是因地製宜,積極謀劃脫貧措施。 顏剛深知,要想村子富起來,還得靠產業。五郎村自然條件差,可利用資源少,發展什麼項目,成了擺在顏剛麵前的一道難題。經過深入調研考察,顏剛發現五郎村地理位置適合發展種養殖業。 於是,顏剛與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幹部一道,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議事代表會、院壩會,廣泛動員村民發展產業實現增收。同時,還積極引導在外成功人士回村創業,發展村集體經濟。 “我是土生土長的五郎村人,這些年一直在外經商,雖然有了一點成績,心裏也有回鄉發展的想法,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適機會。”重慶清源茂盛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蓉說,在與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取得聯係後,深入交流了發展產業的事情,並且詳細了解了檸檬、枳殼市場前景,便決定回鄉創業。 據顏剛介紹,村民將土地出租流轉給企業,不但每年有租金收,同時還能在種植基地務工掙錢,比種糧食作物劃算得多,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目前,五郎村已種植檸檬、枳殼400多畝,今年已全部進入掛果期。同時還建起了生態豬養殖基地、生態魚養殖基地、蔬果種植基地,帶動了當地20多戶貧困戶60餘人脫貧致富。 兩年多來,顏剛和他的扶貧隊友們堅持分類施策原則,針對五郎村致貧原因,大力培育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同時,積極調動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導他們依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麵貌,實現所有建卡貧困戶人口全部越過扶貧標準線,2019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 把準政策 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扶貧幹部應該結合村情戶情,把實事、好事做進群眾的心坎裏。兩年多來,顏剛沉下身子、靜下心幫扶貧困戶,盡到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責任,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 米祖元是五郎村的建卡貧困戶,早年在武漢務工,但由於身體患有殘疾,加之年齡偏大,導致無法找到工作,於2017年回到五郎村。倒塌的房屋、荒廢的田地、沒有收入來源……麵對眼前的困境,米祖元不知道該怎麼辦。正當他為此發愁時,駐村工作隊來到他家,幫助他“出謀劃策”。 “我們當時通過走訪了解到米祖元的情況,就立即與村裏商議,根據政策對他進行一些幫扶。”顏剛說,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的經濟來源問題,提供公益性崗位,讓他通過自己的勞動滿足基本生活。 此外,在顏剛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米祖元的房子、院壩、廁所、廚房等也進行了改造。通過組織參加農業技能培訓,現在米祖元已經建起魚塘,開始了養殖之路。 “剛回來真的很困難,幸好有工作隊的幫助,讓我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經濟來源,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下一步,我還準備擴建魚塘,再買點雞苗來養……”說到這些,米祖元抑製不住內心感激之情。 萬事“幹”字當頭。扶貧以來,顏剛和隊友們四處奔波,多方協調,共爭取項目建設資金500餘萬元,穩紮穩打讓規劃一一落地生根。戶戶通的村路、修繕改造的房屋、清澈見底的井水、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配有駐村醫生的衛生室……每一件都是看得見、摸得著、惠民生的實事,都是夯基礎、做鋪墊、利長遠的好事。 一樁樁、一件件貼心事,讓五郎村的村民們每當提起顏剛,都紛紛豎起大拇指。(全媒體記者 朱楊)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