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2日電 題:一顆檸檬“裂變”背後的改革創新密碼 新華社記者李勇、徐旭忠、趙宇飛 冬雨初歇,重慶潼南區柏梓鎮的萬畝檸檬林裏,嫩黃色的果實隨風搖曳,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漫步其間,心曠神怡。 潼南,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檸檬產地之一。如今,小檸檬已“裂變”成為大產業:從“小、散、亂”到規模化種植,精深加工變身為300餘種產品,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助推潼南向著“世界檸檬之都”目標邁進。 從“小、散、亂”到規模化 地處北緯30度,年均氣溫17.9攝氏度,偏酸性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潼南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意大利西西裏島並稱為世界三大頂級檸檬產地。 “潼南檸檬的種植曆史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但多是農戶零星栽培,規模小、品質差。”潼南區委常委、農工委書記張玉洪說,2000年前後,潼南開始培育龍頭企業、種植大戶,逐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 46歲的孫勁是柏梓鎮的種植大戶。2002年,在廣東打工的孫勁看到商機,辭職回老家種植檸檬,如今種植麵積達700多畝,年利潤100多萬元。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科學的種植方式,孕育出優質的檸檬。孫勁說:“土地是從村民手裏流轉來的,品種是從美國引進培育的‘尤力克’,育苗使用的是脫毒容器,栽植采用國際標準分區定植。” 檸檬,不隻讓種植大戶發家致富,也撐起了貧困戶的脫貧希望。“我在檸檬基地學會了給檸檬樹剪枝、除草,隻要自己肯吃苦,生活會越來越好。”柏梓鎮羊堡村貧困戶孫中起說。 妻子去世、兒子生病……接二連三的打擊曾讓孫中起一蹶不振。政府動員孫中起到檸檬基地務工,一年近2萬元的務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轉收入,孫中起徹底擺脫貧困。 數據顯示,潼南檸檬種植麵積已從2015年的11萬畝增加至30萬畝,位居全國前列、重慶第一,獲得國家級檸檬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現代農業(檸檬)產業園等十餘項國家榮譽,帶動5萬多果農脫貧致富,戶均增收1.2萬元。 車間裏的“百變天使” 在重慶彙達檸檬公司生產車間,一筐筐檸檬被倒入鮮果分選機,它們經過浸泡、清洗、拍照、掃描等流程,再進入精深加工環節。 “在這裏,檸檬能變成300多種產品。”公司副總經理徐小玲伸出三根手指說,檸檬經過精深加工,一點廢渣都不會留下。 一顆檸檬到了生產線上,果肉製成檸檬飲料,果皮製成檸檬蜜茶,果皮還能提煉出檸檬精油,製作成洗麵奶、麵膜等日化用品,連苦澀的檸檬籽都能製成花果茶…… 曾經,潼南檸檬主要用於鮮銷,但鮮果市場價格波動大,價格最低時一斤隻能賣3角錢。檸檬精深加工,既能有效規避鮮果市場風險,還能提高產品附加值。 2012年起,彙達檸檬等龍頭企業投資建設精深加工生產線,與中科院、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組建研發中心,打造檸檬加工產業鏈。 徐小玲算了一筆賬:“檸檬鮮果一公斤批發價約8元,經過精深加工,一公斤檸檬的價值達到100多元,彙達檸檬的產值也從兩年前的11億元提高到25億元。” 如今,檸檬精深加工產業鏈仍在不斷延伸。在潼南高新技術園區,重慶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鮮檸檬“潔淨化”深加工項目正在建設中。 “項目預計將於明年初正式投產,將實現附加值更高的檸檬果膠、檸檬烯等數十種產品的生產製作。”重慶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更生說。 走向世界大舞台 上個月,俄羅斯綠色星球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大衛·阿達米亞到潼南多個檸檬種植基地考察。掂量著手中的檸檬,阿達米亞興奮地說:“你們的檸檬質量很高,價格也很合理,肯定能在俄羅斯賣得很好。” 阿達米亞與彙達檸檬公司簽下采購訂單。不久後,新鮮的檸檬搭乘中歐班列從重慶出發,8天後順利抵達莫斯科。 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潼南檸檬正從閉塞的深山走向世界。 “以前,潼南檸檬運到莫斯科至少要40多天,而檸檬保鮮期最多隻有一個月。”阿達米亞直言,直到8年前有了直達歐洲的中歐班列,潼南檸檬才能出現在俄羅斯人的餐桌上。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潼南檸檬“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斷加快。 在不久前舉行的潼南國際檸檬節上,印尼泓源達農副產品公司法人代表鍾水興訂購了價值6億元的檸檬鮮果。它們大部分將沿著兩年前開通的陸海新通道,先經鐵路運至廣西北部灣,再通過海運抵達印尼。 “陸海新通道將重慶與印尼的物流時間縮短十餘天,我們已與潼南區建立長期供貨關係,期待實現合作共贏。”鍾水興說。 潼南區也順勢而為,出台200多項檸檬種植標準,確保檸檬符合出口要求,並與重慶外經貿集團攜手開拓海外市場。截至目前,潼南檸檬已遠銷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尼、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已占全區產量的50%以上。 “潼南檸檬產值已超過32億元,種植、加工、營銷、研發全產業鏈基本形成。”潼南區委書記曾菁華說,未來力爭實現檸檬種植麵積突破50萬畝,形成百億級檸檬產業鏈。 【采編 鄭強】原標題:一顆檸檬“裂變”背後的改革創新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