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三變”讓集體經濟“活”起來
眼下正是辣椒豐收的季節,記者走進寶龍鎮長新村辣椒種植基地看見,長新村村主任張洪偉正帶領幾十名村民在辣椒地裏摘辣椒。
張洪偉向記者介紹,現在采摘的是朝天椒豔椒“435”,長勢非常好,畝產4000多斤市場價每斤2.5元左右,除去人力、化肥等成本約2000元/畝,基本每畝利潤約6000餘元,村集體發展的80畝辣椒利潤近50餘萬元。辣椒產量高、收益好,僅發展好這一項就能讓貧困戶達到脫貧的標準。
為何產量這麼高?收益這麼好?
張洪偉解釋道,村裏靈活運用“資源、資產、資金”三要素,通過廣泛動員村民采用土地、現金、勞動力等方式入股,實行“保底分紅+收益分紅”的利益分配,發展起了村集體產業。相當於,參與股份的老百姓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員工。給自己的企業幹活,當然事半功倍。
村民們入股自己當了老板,幹事是幹勁十足。但是問題來了,村集體經濟要邁出第一步,要有產業和基礎設施,沒有足夠運作資金咋個辦?
“你一千我八百,我們的村兩委成員和黨員帶頭入股,讓很多村民和貧困戶有了信心。”張洪偉說。最後,合作社總股確定為1500股,現金入股702股,眾籌到21萬元,有效解決了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
有了創業資金,長新村經過研究決定“長短”結合發展產業,長期項目種植柚子、中藥材,間種辣椒、紫薯等短平快經濟作物,確保合作社的良好運行。
但是問題又來了,苗子、土地整治和流轉、人工等費用,開支遠遠超過了21萬元。
“了解到長新村的情況後,我們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聯係,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寶龍鎮負責人說,通過上級幫扶該村爭取到土地整治、生產便道建設等項目資金100餘萬元。
100萬元項目資金的注入,讓長新村集體經濟活力十足。
據了解,長新村現發展有300餘畝種植基地,建有蓄水池6個,生產道路和產業便道分別達1.4公裏、2.5公裏,栽種柚子1萬餘棵、中藥材20畝、辣椒80畝、山地蔬菜40畝。同時,村集體“三社融合”與重慶中一種子公司、寶禾實業化肥公司簽訂代銷協議,截止目前,2019年已實現產值50餘萬元,預計該集體經濟2019年產值達150餘萬元。參與農戶固定分紅、務工和個人種植收益三層疊加,直接帶動參與戶年增收1500元以上。
“以前都是包產到戶,單打獨鬥已經不能適應社會趨勢了。現在是集體經濟,入股當老板,還有分紅,感覺越來越洋氣了!”貧困戶朱桂明說道,還可以在基地打工,一天60元,一個月1000多元,不僅照顧家裏,還可以掙錢,比以前在外打工強多了。
抱團促發展 示範強帶動
不光在長新村,在集體經濟的示範帶動下,嚴寨村采用“經濟聯合社+股民+基地+市場的模式”的集體經濟模式種植120畝沃柑和80畝辣椒。
“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是特色水果(沃柑、枇杷)套種加工型蔬菜(加工辣椒、青菜、榨菜)產業,通過示範基地的帶動,讓260多戶農戶和貧困戶,參與到集體經濟之中。”嚴寨村支部書記歐敏告訴記者。
不僅是嚴寨村,鄰近的換溝村以及豆橋社區也抱團發展辣椒,全鎮辣椒種植達500多畝。
換溝村黨支部書記李素蘭表示:“我們在嚴寨村、長新村的示範帶動下種植了40畝辣椒。同樣采取入股分紅模式。比如,老百姓以土地每畝每年200元入股,期限15年折算成3000元。我們把這3000塊錢作為入股的股金,年底收益裏40%用於合作社的發展資金,60%就按集體和老百姓入股的比例分紅。”
截至目前,在寶龍鎮抱團發展集體經濟的就有5個村社,群眾以土地、現金和勞力折資入股,發展以辣椒加柚子加沃柑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產業,形成600多畝的規模,市場競爭力和話語權顯著增強。“從目前長勢情況看,辣椒豐收喜人。預計每畝的收入可以達到6000元左右,鄉鎮集體經濟產業能夠帶動370餘戶,1000餘人增收”。寶龍鎮黨委書記楊傳富說,今年,我們剩下的4個村也將因村製宜,發展起集體經濟,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鎮黨委將搭建平台,重點做品牌、做規模、做產量,運營好集體經濟,讓更多的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村村有產業 致富有底氣
酢房社區依托區位優勢,成立經濟聯合社,采取承包勞務,承接場鎮的物業管理、農貿市場管理和居民的垃圾清運保潔等,觸脈市場經濟。
酢房社區主任張朋告訴記者,“我們在管理好場鎮清潔衛生的同時,為貧困戶、低保戶等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餘個。”
貧困戶馮豔說道,“我現在在物業公司打工,每月1800元,公司還給我買了保險,每年收入有兩萬,脫貧保證沒得問題。”
酢房社區有物業公司作為產業,其他村社也各有各的集體經濟產業。
豆橋社區集中打造230餘畝的柚子標準園,換溝村集中發展100餘畝的柚子基地,由村集體做品牌和市場,充分調動全鎮柚子種植大戶的積極性,提升寶龍柚子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龍灣村和山坪村利用水資源相對豐富,集體發展140餘畝的稻田套養(蝦、魚等)項目。
白廟村集體發展山地蔬菜100餘畝,帶動群眾發展150餘畝。
“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產業”,讓寶龍鎮集體經濟能夠持續發力,形成了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集體資產得到了更高效的運轉和經營。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民們收入持續增長也成為了新常態。
【責任編輯 鄭強】
本期主持
如何做大做強農村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無疑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寶龍鎮在這之中,通過“三變”“一村一產業”“村支部+經濟聯合社+農戶”等方式,共建“村級組織有號召力、集體經濟有產業支撐、村民有穩定收益”的利益連結體,實現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壯大。近日,記者走進寶龍鎮,打探寶龍鎮做大做強農村集體經濟背後的故事。
聯係我們
- 1. 郵件報料:發送郵件至tnxwzx@cqtn.com
- 2. 聯係電話:023-87281039
版權聲明
- 潼南網原創策劃出品,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