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潛心剪盡萬物春色
說起來張建和剪紙的相遇可以說是命中注定的,幼年時期張建的母親在上和鎮街道上經營一家租書攤,那個小人書比糖還精貴的年代,他不僅是“坐擁”書海的書籍“富翁”,還是他們街的故事大王,在他小小的一方世界裏,奇誌怪談、遠古傳說、遊俠列傳還有曆史典籍無所不有,張建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將文化的根深種。
“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因為喜歡書畫藝術,就利用暑假期間,在當時的潼南縣文化館少兒書畫培訓班學習,逢年過節時,看到一些老人剪花紙、剪窗花,我就興奮得很。”張建告訴記者,有繪畫功底的他覺得要是用自己設計的圖剪出來的作品肯定更好看。”張建的心靈手巧和勤奮好學,他將生活作為老師,將世間萬物作為臨摹對象,在刻苦的練習中迅速參透剪紙的要訣。
後來他離鄉去深圳打工,在此期間他仍舊沒有忘記剪紙這個支撐他的老朋友,他白天工作,晚上就利用空餘時間去字畫裝裱店當學徒,不但接觸了天南海北的書畫及剪紙名家,還從中學習到他們的創作技巧。2009年,張建回到潼南,他憑借深厚的剪紙底蘊,創新的藝術思路,創作了近百幅反映家鄉風物的剪紙作品,不但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同時還先後獲得了國家、省市級獎項。
“在潼南乃至渝西,他可是個剪紙名人,今年我兒子兒媳結婚了,春節的時候我們想討個彩頭,貼點窗花但是不喜歡市麵上買那些大同小異的,今年請張老師幫忙設計豬寶寶的卡通形象,希望沾點福氣讓我們老兩口早點抱上小孫子。”家住涼風埡的唐阿姨說,逢年過節大家都喜歡找他討剪紙,張建也從不拒絕,用心完成。大家都說畫到了境界是難辨真假,字練得好那是入木三分,而張建的剪紙則是別出心裁,匠心天成,他剪子翻飛承載了我們兒時的記憶,鏤空出祥瑞的祝福,一方剪紙就剪出萬物春色。
甘做文化傳承“墊腳石”
“每幅剪紙對於作者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從開始的臨摹到現在的創造,也經曆了很長的過程,剪紙是個綜合藝術,很鍛煉人。”張建向記者介紹道,要剪紙首先要有繪畫功底,要有空間設計感,對傳統民間文化保持敬畏。在剪紙學習到後期進入彩剪時還要有色彩搭配的敏感,學剪紙就是要立長誌,而不是常立誌。
當記者問到他子女是否有意向傳承的時候,他還是略顯落寞地說女兒不喜歡也沒有精力做剪紙藝術,所以在家裏他還是個“獨”手藝人。“你莫看我屋頭沒有人肯傳承我的手藝,但是我的學生遍潼南,有在校老師、在校學生還有一些社會上感興趣慕名而來拜他為師的,現在潼南的剪紙還是小有名氣了,我也有信心把剪紙做大做強。”一說到傳承人他馬上精神一振。
“年輕的時候總是想成就自己,現在年紀大了也參明白了,最終是要成就他人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才是衡量你的標尺,我現在就想為家鄉的剪紙發展多做些有情懷、有意義的事。”張建堅定地告訴記者。
從2014年5月開始,張建先後在太安小學、臥佛鎮長興小學、潼南實驗幼兒園、金色陽關幼兒園、上和小學、古溪小學、伊曼藝術學校、新華小學、五桂小學、檬子小學給師生們上剪紙課,把民間藝術帶進校園。同時,他還應邀前往四川三台縣七一小學,給師生們傳授剪紙藝術。至今,張建已給千餘名師生授剪紙課;其中也湧現出一大批剪紙藝術佼佼者,他們不但獲得不少省市級以及潼南區內的許多獎項,也有不少人成為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為潼南的文化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 鄭強】
本期主持
“剪紙靠的就是日積月累,行話說‘兩天不碰手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思考,有些時候為了琢磨透一幅剪紙,晚上在床上輾轉反側,就算那天沒有靈感,我也要動動剪刀找下感覺,不能讓技巧‘退休’啊。”張建告訴記者,他的剪紙作品每一個都是有寓意的,裏麵不同圖案代表不同的祥瑞祝福,比如魚是年年有“餘”,麥穗是“歲歲平安”,而要怎麼樣把這些祥瑞寓意融進一幅作品裏,其實很考驗剪紙人的設計功底,而這樣的習慣他一堅持就是30年。
聯係我們
- 1. 郵件報料:發送郵件至tnxwzx@cqtn.com
- 2. 聯係電話:023-87281039
版權聲明
- 潼南網原創策劃出品,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