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圖片。 今年以來,多地為公車加裝GPS、建立公車管理服務平台,公車改革正向深處推進。我區亦全麵啟動全區公務用車信息化管理平台安裝調試、使用等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公務用車車載智能終端係統(OBD)基本安裝完畢,初步實現“便捷派車、高效用車、透明管車、有效督車”的預期目標。 當前,公車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車改的監管對於車改能否成功至關重要。“公車標識化”,甚至為公車加裝OBD,相當於給公車私用套上了“緊箍咒”,對濫用公車者是一種有力且有效的約束。 如今,全區公車標識化率達到99%以上,再加上車載智能終端係統,任何時候都能對公車進行實時定位,確保每一輛公車都在監控“眼皮子下”,足以印證“管車”階段已劃上圓滿的“句號”。相信在公車私用的巨大成本代價下,沒有人願意冒風險,在公車使用上占一點“小便宜”。 但應該看到,管住了公車,並非改革的“終點”,要把運行的成本降下來,打破車輪上的官僚主義作風,以及夾雜在公車運行中的腐敗行為,才是至關重要的內容。但從改革情況來看,有的人因為申請公車困難,下鄉的積極性降低了,用紙麵調研代替實地調研,習慣於呆在辦公室;還有的地方所領車補,遠遠滿足不了正常的下鄉交通費用,長此下去難以維持;還有的人由於工作性質原因,基本不用下鄉,車補等於變相“加工資”。 管住了車,還需管住人。在公車上打主意、占便宜,本質上還是幹部的思想作風有問題,一些幹部認為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能揩一點油算一點,隻顧及到了個人利益。無論是用公家的卡加私車的油,還是用公車辦私事,雖然一兩次產生的費用不多,但日積月累下來,對公車運行保障經費的透支,無疑是個不小的數字。 管住手中的權力,管住謀私的想法,並自始至終堅持到底,才能真正做到,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守住底線,不該用公車的時候絕對不用,能合並出行的不單走,保持足夠的敬畏之心,切實讓公車管理運行得更加“陽光”,更加高效,更加節能。(全媒體記者 王鵬)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