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花椒產業園 撂荒地煥發新活力
近日,記者在龍形鎮龍形村的一個山坡上看到,附近的十來個山頭種滿了密密麻麻的花椒樹,一顆顆花椒樹排列整整齊齊,雖然天氣有些炎熱,但仍長得鬱鬱蔥蔥。山坡也因為花椒樹變成了綠色。
“以前,我們這裏全是荒山,地勢也很偏僻,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土地沒有人種,裏麵長滿了雜草。”住在龍形村的老大爺告訴記者,去年自己將家裏的土地流轉出去後,山坡上都種上了花椒,看到荒山荒坡慢慢變綠,心情也舒坦了不少。
記者了解到,重慶椒隆通過土地流轉,將龍形村的土地利用了起來。“目前,我們在龍形村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這些山坡上沙性土壤比較多,花椒又是一種耐旱、適應性強的植物,所以我們選擇種植花椒。”重慶椒隆負責人徐磊說,公司以租金的方式付給老百姓,老百姓再到花椒基地裏務工務農,老百姓有收入,公司也解決了用工問題。
“現在很多企業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大規模種植,把多年無人耕種的荒山荒坡變廢為寶。我們還是很鼓勵老百姓流轉土地出去的。”區農委農經站站長杜代富說,企業因地製宜,讓當地老百姓有不小的收益。
據了解,重慶椒隆根據土地的質量和地處的位置,製定流轉土地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增加土地流轉的價格。徐磊告訴記者,村民因為土地流轉每年獲得部分固定收入,平均每畝在180元左右,村民們同時可以通過用工培訓返聘進入基地從事花椒的種植。
徐磊說,目前我們整個基地裏忙時每天的用工量達到300多人,每個工人每月基本上能有1000元的收入。“自從我們的土地包出去後,村裏的老人、婦女也有活幹了。這裏離家近,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給我們的待遇還是可以,我們還是很滿意。”在花椒基地務農的村民對農村土地流轉帶來的好處感觸頗深。花椒基地的發展不僅為老百姓帶來了一部分的收入,同時也讓昔日的荒山變成了“寶山”。
產業路通到家門口 群眾更有獲得感
在龍形鎮丁壩村,一條公路穿梭在花椒叢林之間,原本陡峭不平的山路也變得平坦。“我們這裏很偏僻,以前這裏是沒有路的,全是長滿了比人還高的草,每次去趕場都要從這裏繞道,至少要多走半個多小時的路。”住在丁壩村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每次出行都不方便,要麼沒有路,要麼有路的地方就弄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目前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我們公司在花椒基地附近修建了近2公裏的水泥路,便於花椒的運輸。”徐磊告訴記者,由於花椒種植占用荒山荒坡的麵積廣,公司在花椒基地內外修建了將近200公裏左右的毛胚路,方便花椒基地的機械化作業。
“現在出行方便多了,有了公路,至少趕場、走親戚不用繞道了,還是多感謝這些企業的。”村民們感慨道。據了解,花椒基地明年5月將試掛果,但對於目前隻是毛胚路的丁壩村,大型機械無法進入進行機械化作業。“我們公司現在還處於前期發展階段,目前毛胚路基本能滿足需要。等花椒掛果後,毛胚路就不能滿足我們基地發展的需求了。”徐磊說,目前正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希望能夠把目前毛胚路的主幹道進行硬化,以便於以後企業的機械化、規模化種植。
要致富,先修路。丁壩村引進企業後,通過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同時道路的修建也為老百姓提供了不少方便。
【責任編輯 鄭強】
本期主持
近日,記者在龍形鎮龍形村的一個山坡上看到,附近的十來個山頭種滿了密密麻麻的花椒樹,一顆顆花椒樹排列整整齊齊,雖然天氣有些炎熱,但仍長得鬱鬱蔥蔥。山坡也因為花椒樹變成了綠色。
聯係我們
- 1. 郵件報料:發送郵件至tnxwzx@cqtn.com
- 2. 聯係電話:023-87281039
版權聲明
- 潼南網原創策劃出品,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