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優品+電商 在線銷售生意火
“王老板,你放心,你要的20箱大閘蟹今天下午就能到。”早上八點,潼南自留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黎龍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剛才接到的電話是重慶的客戶打來的,昨天晚上就提前下的單,預約今天的大閘蟹。”
在潼南自留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綁蟹、稱重、打包,10多個訂單今天上午就必須發出。黎龍告訴記者,目前大閘蟹陸續上市,自家基地出產的潼江牌大閘蟹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已經接到的訂單就有2000多箱。
“什麼?398一箱。這一單就近8000元。”當記者聽說一箱大閘蟹的價格時很是吃驚。一箱8隻,近50元一隻的大閘蟹究竟是什麼來頭?記者跟隨黎龍來到蟹田,一探究竟。
清澈的池水,綠油油的水草,倒映著湛藍的天空,蟹田的自然生態確實無可挑剔。
“昨天晚上我們下的地籠捕蟹,來看看收成怎樣。”黎龍隨手撈起一個地籠,裏麵裝著不少蟹。
“哇,個頭確實很大,有三兩吧。”
“大的還不止,小的也接近三兩了。”
“個頭大、品相佳,怪不得你賣的這麼好。”
“我們都是一分錢一分貨。過去很多買家都認為我們價格貴,主要還是對我們的生產過程不了解,不相信我們的東西好。”據黎龍介紹,為讓消費者更多的了解基地生態養殖方法,樹立品牌效應,今年他們與潼南本地電商平台潼惠網進行合作,建立了網上溯源係統。用手機微信掃包裝盒上的二維碼,登陸溯源係統,放苗、投料、水質監測、生長過程、捕捉、上貨,每個時間節點上的信息一一呈現,全程記錄。除此以外,每隻大閘蟹都套上了專用二維碼標識,既做到了有效防偽,也大大提高了潼江大閘蟹的信譽度。“現在不一樣了,消費者可以看到我們生產的全過程,這樣買起來就更放心。”
“有了電商平台,隨時隨地都能接生意,貨好價高也不愁銷路。今年我們基地大致能出貨25萬隻蟹,雖然還有半個月才全麵上市,但現在天天都能收到訂單,有市內的也有市外的。”黎龍告訴記者,他將繼續與電商平台合作,通過互聯網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把自己的大閘蟹推向全國。
有了“身份證“ 土貨也能走高端
“現在的電商真是好,不用跑路就能把東西銷出去,還能賣上好價錢,我們村裏的幾個小夥子通過網絡平台,幫我家把上個月自產的土雞蛋賣到了城裏,一隻雞蛋一塊多錢呢!”臨江村村民張婆婆興奮的告訴記者。
張婆婆所提到的幾個小夥子,正是重慶稻夢空間的幾位創業大學生。大學畢業後,幾位擁有共同愛好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放棄了白領生活,當起了農民。
“我大學學的是網絡通信專業,回來當農民很多人不理解,都說我大學白讀了。”滕文強坦言,種地看似和我的專業不搭邊,但是憑著幾年銷售實踐和敏銳市場洞察力,他認為,將農業和互聯網結合起來一定有前途。
微信公眾號、潼惠網、在線VR全景農場,經過兩年的努力,滕文強的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網上銷售平台也在逐步完善。今年,滕文強和衡克波合夥在崇龕鎮臨江村拓展80畝土地,搞稻田養蟹、一田雙收。
“我們通過網上訂單出售,稻米還沒收獲就已經被訂購一空。”誰也想不到,蟹田大米、菜籽油、玉米等農產品,昔日土頭土腦的農產品如今成了城裏人爭相購買的“稀罕貨”。滕文強說,自從他們的網絡直營平台建起來後,開發了農場溯源係統,統一了包裝,每一袋大米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掃一掃就能“驗明正身”,有了品質保障,價格也是一路走高。
“以前農戶自產的農產品都到集市去賣,由於鄉村人流客流較少,東西實在不好賣。有的人圖省事就以批發價賣給當地小商販,實在賣不了就拿回去送親戚朋友。”衡克波表示,現在農戶家裏“好東西”很多,就是還不懂網絡不知怎麼銷售出去,滕文強和衡克波幹脆就做起了網絡經濟人,通過自己的平台幫他們銷售產品。
“農村電商的生命是保證品質,最重要的是做好產品溯源,有了‘身份證’,土貨也能走高端。”談及未來發展,滕文強信心滿滿,表示將致力發展農村電商,在搞好基地發展同時,帶動更多村民搭上“網絡快車”,讓優質的農產品能夠賣出好價錢,助推家鄉振興。
【責任編輯:鄭強】
本期主持
用大數據智能化為現代農業賦能。處在“互聯網+”的時代,農村電子商務快迅崛起,從田間到餐桌,優質農產品搭上“網絡快車”,成為市場的香餑餑。近日,記者在崇龕鎮自留地和稻夢空間兩家農業企業看到,農業產品從接單、發貨到收款,一部手機全程搞定。從“路邊攤”到互聯網,搭上“電商銷售直通車”的鄉村優品,貨好價高不愁銷。
聯係我們
- 1. 郵件報料:發送郵件至tnxwzx@cqtn.com
- 2. 聯係電話:023-87281039
版權聲明
- 潼南網原創策劃出品,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