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檬”無人機。 
劉立波 人物簡介:劉立波,深圳酷農無人機產業開發應用有限公司創始人,深圳市航空業協會副會長、珠海市無人機協會副會長、重慶市無人機協會執行會長、廣東省無人機協會理事、河南省航空業協會理事、深圳市無人機協會成員。從事農業無人機企業建立以及全產業鏈的實體園區運營建設。2015年,劉立波與縣域經濟頂層設計者打造出業界領先的“西華縣無人機產業園”。 10月13日,由區人民政府主辦,區農投集團、區農委、深圳酷農無人機產業開發應用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中國·重慶潼南國際檸檬節無人機應用產業峰會在區行政中心禮堂舉行。峰會特邀相關專家授課,普及無人機應用的相關知識。當日,記者專訪授課專家劉立波,深入了解植保無人機對潼南農業發展所起的促進作用。 全媒體記者:您認為潼南農業用藥的現狀和麵臨的困境是什麼呢? 劉立波:目前,潼南大部分農民還是使用手動背負式噴霧器,這種20世紀30年代研製的噴霧器對農藥的有效利用率很低。而且,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不斷減少,對於種植大戶來說,問題不僅是逐年增加的用工成本,更是麵臨著無人願意辛苦賺打藥錢的窘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施藥器械落後,農藥浪費流失嚴重。潼南大部分農民還是使用手動背負式噴霧器,據數據顯示,采用此種藥械在施藥方法得當的情況下,農藥有效附著率也隻能達到15%左右,一般情況下農藥有效附著率不到10%。這就意味著大量的藥液被浪費掉,流失到土壤、水體和空氣中。研究顯示,浪費的農藥中,40%-60%的藥液直接流進了土壤,5%-30%的藥液以極細霧滴形式擴散到了空氣中成漂浮狀態,由此對環境也造成了嚴重汙染。 二是農藥殘留超標嚴重,生產性中毒時有發生。由於噴灑技術落後,農藥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為了殺蟲,農民不得不使用農藥反複噴灑,如此一來,便形成了惡性循環。蟲子從小泡在“藥罐子”裏,莊稼也是從小被“藥”喂大的,農殘超標也就毋庸置疑了,尤其在6-9月使用農藥高峰期間,由於天氣炎熱,衣物單薄,生產性中毒時有發生。 潼南的農產品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必須符合多項國際指標,其中農藥殘留是一個重要指標。目前基於自定標準而言,糧食農藥超標率平均為6.2%,如果同國際標準相比比率還會有所提高。因此,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成為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障礙之一。 三是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土地流轉對先進植保機械的需求日益明顯。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不斷減少,這自然就推高了農業生產的用工成本,加之進城務工人員的工時費高於農村,使得農業生產缺乏吸引力,讓農戶不得不提高雇工費來進行農業生產,但即便這樣,在病蟲害大麵積爆發的時候,種植戶還是會麵臨請不到人的困境。 而且如果農產品價格較高,對農戶來說還有盈利空間;如果農產品價格較低,賺不到錢甚至賠錢,很多農戶就會放棄農業生產。另外,農村土地流轉正在加速推進,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越來越多,對病蟲害防治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的背負式噴霧器難以適應大麵積、突發性病蟲害防治的需求。 全媒體記者:如何跳出當前農業用藥陷入的一些困境呢? 劉立波:我認為植保無人機能夠為上述問題提供一個完全現代化的解決方案。用無人機進行噴霧施藥,省時省力省藥(一個飛控手一天可打200畝地,省藥50%),還可在短時間內實施群防群控,特別是在連片規模農場運用過程中,可以及時高效防治病蟲害。同時,使用無人機噴灑作業時,當藥液霧滴從噴灑器噴出時被旋翼的向下氣流加速形成氣霧流,直接增加了藥液霧滴對農作物的穿透性,減少了農藥飄失程度,並且提高靶標作物上藥液沉積和覆蓋率,讓“藥”“水”降下來,治效提上去。由於采用遠程操縱,減少了人工長時間接觸農藥而產生的中毒。此外,在青壯年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農業勞動力成本持續提高的情況下,植保無人機的發展,必定對農業穩定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全媒體記者:從潼南檸檬產業方麵來講,植保無人機能帶來那些好處? 劉立波:隨著“數字潼南——中國檸檬指數”的正式發布,潼南檸檬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速。我們為潼南量身打造了一款農業無人機——“潼檬”植保無人機,它的設計簡單,使用方便,維修省時,也是目前結構最牢靠的植保無人機。果農給檸檬施肥,一個勞力每天頂多能做10畝,而如果用“潼檬”無人機,一天至少能夠施肥200畝,效率可以提升20倍以上。 “潼檬”農業無人機的上市,將逐步淘汰潼南人力種植,讓無人智能裝備登場,讓綠色環保的方案成為新一代智慧農民的選擇。潼南農業用上無人機,產生的綠色環保效益不可忽視,可實現減少農藥使用量50%,減少日後土壤修複、檸檬出口風險,其價值不低於5億元,形成的產量質量規模優勢和品牌附加值增值屬性不可估量。另外,農業無人機可以解決農村勞動力匱乏,缺少年輕人從業的社會問題。舉個例子,潼南目前有32萬畝檸檬、100百萬畝蔬菜,以前需要上萬人來種植管理,如果使用無人機,相應隻需要400人操作200台無人機就能勝任。而新一代“腦力”農民進入農業領域創業,成為無人機飛手、農藝師、數據分析員,未來在植保領域定會承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全媒體記者 王鵬) 【采編 鄭強】原標題:劉立波:潼檬無人機給力現代農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