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區位於重慶市西北部,東鄰合川、南接大足、西連安嶽、北靠遂寧,幅員麵積1583平方公裏,轄20個鎮、2個街道,總人口103萬,是川渝合作示範區、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95億元、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6%,稅收收入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4%,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1%。2019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53億元、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9億元、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6億元、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107.86億元、增長14.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9378元、8724元,增長8.5%、8.7%。
潼南曆史悠久,人文厚重。公元373年(東晉寧康元年)建製設縣,1912年設東安縣,1914年因地處潼川府之南更名為潼南,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區。誕生了革命先驅楊闇公、共和國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解放軍上將楊白冰等時代偉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陳摶、明代重臣呂大器、清代廉吏張鵬翮、川劇大師廖靜秋等曆史文化名人,傳承了太安魚、獅舞、扯扯燈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涵養了紅色、廉政、家風、非遺等優秀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潼南區位獨特,資源富集。地處重慶、成都兩座國家級中心城市1小時經濟圈交彙點,是川渝合作門戶之城、成渝經濟區樞紐之城、山水田園智慧之城。渝遂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橫貫,加快建設潼榮高速公路、合潼安高速公路,規劃建設渝遂擴能高速公路、蘭渝高鐵、市郊鐵路、涪江黃金水道、通用航空機場,著力構建“四高三鐵一江一機場”立體交通格局;天然氣儲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整裝氣藏主產區;涪、瓊兩江穿境而過,水電資源藏量14萬千瓦,是全國小水電之鄉;屬盆地淺丘地貌,地勢平坦,海拔高度300—450米,可開發利用空間廣闊。 潼南生態優良,風光秀麗。水源清潔,植被豐茂,常年平均氣溫17.9℃。擁有世界第一室內飾金大佛、“全國首批十大曆史文化名鎮”雙江古鎮、“中國最美花海”崇龕陳摶故裏景區、西南最長人工運河、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築群等自然人文景觀,闇公故裏、大佛寺、雙江古鎮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遊城市、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被譽為世界福地、巴蜀水鄉、六養潼南。 潼南產業堅實,宜居宜業。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著力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做大做強做優以工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規劃建設30平方公裏工業園區,升級建設國家級高新區,構築現代製造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環保科技產業園、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三園一高地”,著力打造千億級天然氣綜合利用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和百億級檸檬、蔬菜優質糧油及水產品、智能終端及智能裝備、休閑康養旅遊、大眾消費品、表麵環保處理、綠色建築建材等8大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發展智慧農業,蔬菜、油菜、檸檬種植麵積和產量全市第一,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現代農業(檸檬)產業園、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打造成渝兩地“菜籃子”“米袋子”“後花園”。做大做強做美宜居城市,建設100平方公裏、100萬人口“雙百城市”,依托涪江穿城、田園風光,打造休閑旅遊的花園城市、現代宜居的濱江城市、綠色養生的田園城市,傾力建成產城景融合發展的明珠城市;建成濱江商圈、新城商圈兩大核心商圈,培育燈飾、家居、建材等5大專業市場,西南國際燈具城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燈具城。做大做強做活旅遊產業,挖掘曆史人文資源,開展“花漾潼南、水韻潼南、田園潼南、鄉愁潼南”係列旅遊活動,打造重慶新興知名旅遊目的地。 新的曆史階段,我們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麵貫徹落實中央、市委決策部署,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走好現代農業發展、產城景融合發展、高新產業發展“三條路子”,抓好用大數據智能化為現代農業賦能、製造業賦能、服務業賦能“三個賦能”,紮實推進“四個做大做強”“四個鞏固”“四個創建”,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更加美好潼南。 |